語言
不僅僅是溝通的工具
原來
也可以是傷人的利刃


曾經所學的那些東西
都在教我們不要講對溝通毫無益處和幫助的話
寧願走開、寧願沉默
也千萬不可以逞一時的口舌之快
最後卻換來後悔和更多的誤解


俗諺說:『軟土深掘』
但不回應不代表同意繼續接受那樣的對待
只是有時候有目的的避開和沉默
卻會被解讀為默認以及不積極
換得更多罪名及誤解


跟妳聊天
妳說妳發現兩個人追求的目標和方向已經不同了
我說這時候不就是要拿出來討論讓彼此知道差異在哪嗎
但有時後溝通卻不是一個人一頭熱就可以通的
妳願意心平氣和的談
別人卻不見得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也許是不斷抗拒
也許是暫時妥協
也許是一概否定
這都起因於人在溝通之前
總是帶著先入為主的想法前來
只是防衛心高築的談話方式
卻是蒙蔽了溝通的目的
讓人像在五里雲霧中被蒙蔽了視線
感官似乎都鈍了起來


7月19號的非關命運
以許常德的書中第p.184頁 『擔心不一定是愛』作為主題
其中一個來賓分享了自己的父親『愛』的方式
他的愛用羞辱用否定的方式來表現
讓她不知道自己是為什麼而活在這世界上
也不知道自己的存在價值是什麼
許常德說了一句讓人郝警惕的話
這種傷害孩子的爸媽都是以愛之名

這一集的影片讓我想起大一時的自探課和兩性關係課
愛的表現有很多種方式
有些人會很溫暖很直接的表示
有些人很含蓄很輕柔的表示
有些人卻喜歡間瑞的否定字眼表示
有些人很冷淡從不表示

我們不能要求別人怎麼樣對待我們
但不可否認別人的對待方式卻會對我們產生不同的影響
尤其這種互動方式在親密關係中的影響更是大
兩個課程的老師都帶我們去認識了說話的方式
也帶我們去看自己家庭的說話和互動方式
在課程中其實可以發現
每個家庭的夫妻、親子、兄弟姐妹都有好與不好的溝通方式
只是有時候即使我們知道那樣不好卻無力去改變
非關命運裡面父親對他愛的方式也許是承襲他自己上一輩的教養方式
但每個人生來都是一個獨立個體
有著不同的個性、想法
生活的時空背景也不相同
老師都要因材施教了
為什麼我們卻被套在同一個教養模式中執行
而無法適應所發出來的抗議聲還會被視為叛逆

節目裡許常德說很多媽媽一生氣起來會不知道那個音量的恐怖
他4歲的女兒跟他太太說:
『媽媽為什麼你說話都不能好好講』
看到這我笑了
不僅是親子之間
看到人跟人之間的爭執總是讓人覺得很無言
很多吵架的人總以為聲音大就可以贏過人
但有什麼事非得這樣大聲嚷嚷不可
講話溝通前似乎先處理好心情再處理事情是比較有效率的方式


其實不管怎樣
心裡頭最放不下的總是最至親的家人
但心卻被那些所謂的氣話撕爛
你說阿婆要你帶話還是要回去
只是一次又一次這樣的說話方式真的讓人心生恐懼
尤其在反應過不要這樣說話卻仍然無效之後更讓人沮喪
原本是讓人最放心最有安全感的地方
怎麼會想到時卻讓人害怕的發抖不知道又會聽到哪些不堪入耳的話
不知道該怎麼做的無所適從感讓人很茫然
只是這些擔心和害怕卻又被曲解成另外的意思
要是我有半仙的能力
大概能避掉怎麼做都不對的窘境吧

再看一次這集的非關命運還是覺得...
哀...
有需要這樣上演八點檔的戲碼嗎...
難道不能把事情簡單化輕鬆化嗎...
其實問題都是源自於人的想太多吧!

2010/07/19的非關命運 (一共有7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